导演李京刚谈电影《要活着去天堂》的匠心传承精神

来源:中国微电影快讯

导演李京刚新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《要活着去天堂》自2017年12月开机以来,就得到业内和国际各大电影节聚焦关注。


01.png


目前电影《要活着去天堂》已在紧张的后期剪辑中,近日小编来到剪辑室见到本片导演李京刚,同时有幸第一时间观赏了影片粗剪,虽是剪辑雏形,但故事已经彻底的震撼到心里,小编确信这将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精良优秀的文艺电影之一。

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留住经典 留住乡怀


02.png


小编问及李京刚导演拍摄此片的初衷,李导心里带着一份沉重,道:

民俗文化、非遗大秧歌作为家乡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,《要活着去天堂》作为导演的我,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,一个奖杯、一串票房数字,更是寄托着一种乡思,所以我也融入了很多家乡的民俗。

我还是想用我自己的方式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传承精神,留住经典,留住乡怀,用艺术的表现手段,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海阳文化,了解我的家乡,了解中国文化的广博,了解中华5000年不屈不挠的精神……

困难是做事情的门槛,迈过去就是幸福


03.png


在拍摄电影《要活着去天堂》的前后遇到很多困难吧?

当问及这个问题,李京刚导演坦然一笑,回答时更是散发着一身正能量的智慧:

做什么没有困难?睡觉有时候还要面对失眠的困难呢,困难是做事情的门槛,迈过去就是幸福了……

现在就是好好将片子剪好,给投资人一个交代,不辜负支持我的市领导和立项时给予我理解和帮助的省广电领导,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演员们的寒冬中的付出……

传承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种感动


04.png


您如何比较和定义这种题材的文艺片跟商业片的市场?

首先,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趋向于内容的优劣,从制作成本比较,商业片投资远大于文艺片,所以票房数字不代表一切;其次,通观近年,文艺片市场已开启跨越模式《百鸟朝凤》《刚仁波齐》《十八洞村》等就是典型例子。

重要的是:电影观众越来越看重故事和内容,不是所谓的商业片和文艺片的属性,我只想做好作品,没想过片子本身姓文还是姓商,我从开始想拍摄秧歌三部曲《要活着去天堂》《闯海人》《货郎》的时候就没想片子属性,只想把内容做好,把家乡秧歌精神讲好,往大了说,传承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感动,往小了说,内容才是硬道理。

务实是态度 也是精神 更是一种能力


05.png


从一个想法到一部影视作品,每一个影视项目都是未知,包括李京刚导演,面对我们记者的访问,他仍然一边跟剪辑师沟通着镜头,一边反复的调整着剧本镜头,他说:后期剪辑是生死攸关的再创作,不好意思,我无法静下心来跟你和摄影师沟通所谓的新闻,随便聊聊吧……

如果没有这种对工作的态度,没有这种务实的精神,也许我们也看不到他的能力,他一直被业界前辈所看好,但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心,让我觉得踏实,这种务实是态度,也是精神,更是一种能力……

让我们共同期待,《要活着去天堂》在全国影院与大家见面,给我们呈现一份中国文化传承的感动……

电话:0755-8860 6671
邮箱:513447823@qq.com
时间:9:00-20:00
微信公众号
深圳市南山区虹步路1号鼎元宏易大厦B座508-09
在线咨询
 
 

在线咨询001.png

在线咨询003.png

在线咨询002.png

在线咨询004.png